让中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的理性思考              陈阿泉-铜陵市二中第二中学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成果

让中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的理性思考              陈阿泉

发布时间:2017-03-16 点击数: 字号:- 小 + 大【收藏】【打印文章】

让中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的理性思考

陈阿泉

    历史教师在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时空观的基础之上,要有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的意识,从多维度去思考历史时空观的内涵;从多角度去探究构建时空观的路径。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理性思考,在教学中不断地形成构建时空观的素养和能力。

   时空观内涵    构建主要路径   教师素养能力

什么是历史时空观?就是指: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分析思考,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观念”。①让学生构建历史正确的时空观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大使命。

中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的内涵有哪些?主要的路径在哪里?中学历史教师要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才能达到此目的?笔者试图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理性思考

一、历史时空观构建的内涵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让学生构建时空观呢?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阐述,可以从下列方面考虑;

1.时空观的特定性。让学生认识:特定的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发生的,与当时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如美国政体形式的转换,美国刚刚独立的初期,实行的是邦联制,其特点是地方权力很大,中央权力很小,很难驾驭地方,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了谢思起义,严重威胁中央政权,在这样的特殊时间背景下,加强中央集权,调整政体形式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必然选择,于是联邦制取代了邦联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让学生要形成这样的观念,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必须放置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去考虑。

2.时空观的多样性。让学生认知:划分历史时间和空间方式或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划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历史时间和空间内涵也就发生变化。以“抗日战争” 史实为例,在时间方面:如果以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划分,抗战为八年,表明中国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来重大贡献;如果以1931918“九一八”事变来划分,抗战为十四年,表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时间之长,艰苦卓绝,这场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和热爱和平。 再从空间方面看:如果以国内战场为标准,这可划分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抗战;如果以亚洲战场为标准,还可以划分为中国战场和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支持和配合太平洋战场),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分析“抗日战争”史实时,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时空”有多种划分的标准,不同的划分标准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取向。

3.时空观的联系性。让学生厘清: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发生的人物、事件,及各种历史现象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影响的。如: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在时间上,1966年开始发动;1968-1969不断扩大;1970-1976走向高潮。文革十年的时间构成了一个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空间上,?地点:先是北京爆发,然后波及到各大城市,最后扩展到全国各地。?领域:由思想领域扩大到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在“左”倾思想的支配下,刘少奇被迫害至死,邓小平被留党察看,导致了经济建设到了崩溃边缘,这一切人物、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是必然的。

4.时空观的合理性。让学生理解:在不同时空构架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变化或延续等都具有合理性,都可以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从历史事件看: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为例,1921-1924,中国革命的形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否则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加之共产国际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水到渠成,很快实现。随着形势的发展,1925—1927,由于孙中山先生不幸去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力量的分化,特别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再加上中共党内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走向失败也是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同理,从历史人物看: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康有为、胡适、陈独秀、王明等在不同的时空构架下,由于形势的变化,这些历史人物都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些变化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都可以作出合理性的解释。

5.时空观的具体性。让学生思考:在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现实社会中某一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发生时,要将该现象放到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思考、观察。

如:如何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大业”的方式方法问题,目前以武力解决的呼声越高,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由具体的时空决定的。

    从具体的时间上看:进入21世纪后,如果台湾问题不解决,既不利于国家统一,更不利于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台湾自1949年从大陆分离出去后,到现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时间愈长,解决时面临的困难越多。从具体的空间上来看:一方面,目前大陆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大相径庭,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尤其是国防力量),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武力解决;另一方面,“台独”势利嚣张,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和平解决的方式置若罔闻,也必须以武力解决之。

二、构建时空观的主要路径

构建时空观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学会“穿越时光隧道”,把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到所需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去。

如何让学生“穿越”呢?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面进行:

观看影像视频,再现历史时空

观看影像视频,是再现历史时空的最佳的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很快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教学任务所需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间发生人物、事件的必然性和相互联系性,如通过观看《拿破仑对外战争》视频,学生就能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上对外战争性质的能力。

参观历史古迹,探究历史时空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文物古迹,可以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时空观。古遗址、文物虽然是静态的,直观的,但其隐含的内容(即时空)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时空观去探究,解释,去分析未知的时空内涵,形成新的正确的时空观。如参观“南京大屠杀”遗址,可以通过日本屠杀中国人的各类铁证,激发学生在借助于已有的课本碎片知识的时空观基础之上,让他们的思维再次回到20世纪30年代,在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法西斯政权或组织为了转嫁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必然性,以及大肆屠杀征服地区居民的罪恶性。

3、借助文学作品,想象历史时空

有较多中学生喜欢读中外文学名着,而不太愿意观看将名着拍成的电视、电影。问其缘故,都认为原着可以给自己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方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名家现实主义作品时,要让学生凭藉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去想象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两次工业革命,造成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让学生“再现资本主义社会风貌”,去“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去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②

三、教师具备的素养及能力

中学生构建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

1.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学生正确时空观的构建是核心素养之首,核心素养的每一方面都有具体的内涵,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

同时,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科学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和教学的功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中学生如果构建了很好的时空观,学会了使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对史料运用有一定的区分度,那么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从历史史实和历史意义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也必然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而这正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三维目标之一。

2.要形成在核心素养的构建中驾驭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凸显构建核心素养的意识,这也是我们肩负的一项重大使命,以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形成在核心素养的构建中驾驭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构建是自然而然的,是依据不同的历史内容来构建的,让核心素养内涵如何有效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与历史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模式有机结合,这将是我们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基于以上几点理性思考,笔者诚挚地希望历史教学的春天真正到来,历史教学的真谛真正体现。

文献参考

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年第11期

② 《高中历史》必修3   人教版 2007年1月出版

(编辑:cswu)

相关信息
铜陵市二中第二中学网络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铜陵市二中迎春东路9号 邮编:225300
电话:0523-86213120 电邮:jstzez@163.com
苏ICP备05003838号-1  您是本网站第位贵宾!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