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即生长”——读《周国平论教育》    许霏鸿-铜陵市二中第二中学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成果

谈“教育即生长”——读《周国平论教育》    许霏鸿

发布时间:2017-03-16 点击数: 字号:- 小 + 大【收藏】【打印文章】

“教育即生长”

——读《周国平论教育》

许霏鸿

刚毕业进校工作,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本书——《周国平论教育》。对周国平三个字,我并不陌生。我曾经在大学的迷茫期读过很多他的文字,他对人生的思考精辟独到,引人深思。然而,看到他来论教育,我心中还是有些疑惑的,一个文学作家怎么也来谈教育了呢?这样的疑惑在我读完序言部分的第一句就释然了,因为周国平自己开头就来解释他为什么也来论教育了。

现在的应试教育确是弊端丛生。你去学校门口看看,中学校园里走出来的不是欢声笑语、思维活跃、热情激昂的青少年,大部分是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体,恨不得立马能找到一张床睡觉的学习机器。当这些学习机器到了时间自由、学习自由、生活自由的大学校园里,很多人又顿时变成脱缰野马似的疯玩。新闻上曝光了多少所谓的“状元”、“优秀学子”到了大学里沉迷网络、游戏而被迫退学的?有多少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多年读书生涯,却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失业的?即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终于找到工作,立足生根,又有多少是真的觉得生活幸福的?

教育是什么?周国平认为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他的这一观点其实最早来自于卢梭的自然教育,而后杜威又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教育即生长,这种生长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人性的自由生长。一棵果树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它会自由向上生长,在历经自然的磨练后最终会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而很多时候,人们总想按照他们喜欢的样子去扭曲果树的生长路径,甚至想要强迫这棵果树结出另一种果实。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很可笑,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做着这样的事。只要不在看书做题,那就不是学习。只要不是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学生被强迫着走在学习的道路上,而对他的目的地却茫然无措。

作为高一班主任,能够在开学伊始引导学生树立高中学习目标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第一次班会课上,我问学生:“你们清楚你为什么要读高中吗?”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为了考大学,为了找工作。”在课后交流中,我也问过类似问题,答案几乎如出一辙。而对于考什么样的大学,找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学生们却一无所知。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以家长的意愿为目的的。对于这样被动的答案,我有些失落。作为最直接的当事人,学生连自己生长的方向都迷失了,任由他人安排了。

人真的就能完全按照被规定的样子去生长吗?园丁知道,当有人试图改变树枝的生长方向而设置阻碍时,树枝并不会因此向下,而是绕过阻碍继续向上生长。人即使被外界因素更改了生长方向,但是内在的本性不会变,当他脱离了一定的环境时,他生长的本性便暴露无遗。很多人处于这样的境地而不自知,所以等熬过了高考进入了大学,在那片自由的天空里因为本性与现实的冲突,逐渐地累积挫败与失落,最终迷失了自我。

教育即生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学生是有生长的原动力的,教师要做的是提供生长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学会生长,学会学习。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然而它却不是直接利用阳光和水,而是将其进行了转化,变成自己可利用的形式。人性的生长同样如此。教师如果是把知识嚼碎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只是存放知识的容器,但又不同于容器,因为填鸭式的知识会随时间逐渐淡忘。

周国平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守护人性。守住人性才能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编辑:cswu)

相关信息
铜陵市二中第二中学网络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铜陵市二中迎春东路9号 邮编:225300
电话:0523-86213120 电邮:jstzez@163.com
苏ICP备05003838号-1  您是本网站第位贵宾!谢谢您的浏览!